Skip to main content

礦業公司的神奇「塑化劑」 (2011/6/28)

平日返工,高仁總會去Starbucks買一杯咖啡用來「吊命」(提神);假期休戰,高仁則會買一杯珍珠奶茶,用來share(當然是與高太)。

台灣的一場塑化劑風暴,令港人對台灣飲品聞風色變,因為有指食物飲品添加塑化劑可能會影響到生育能力,對男人來講非同小可。高仁奉勸各位「巴打」,飲珍珠奶茶也要有自知之明,要有高仁的強健體魄,才能夠照飲可也,嘻嘻!

掘金隨時得個桔

至於塑化劑的真正用途,原是作為工業添加劑,使塑膠變得更柔軟、更有韌力、更有彈性。近年市場熱烈追捧的礦業概念,公司只要聲稱有一單關於礦產的「刁」,即使尚未進行勘探或開採,股價已經「未出發先興奮」。

原來礦業公司在財務報表中,可以採用極具彈性的會計制度,隨時可以「整靚」盤數,堪稱為神奇的「塑化劑」。

高仁要話你知,從事開採礦產資源的公司,好像手執藏寶地圖去掘金一樣,埋頭苦幹掘、掘、掘之後,金可能掘不到,倒頭來隨時得一個「桔」,要承擔極高的風險。因此,公司以持有合營企業中權益的方式,共同參與開採礦產資源業務,情況非常普遍;但礦業公司持有的合營企業中權益,並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(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, IFRS)中合營公司的定義【表】,合營企業投資者的持股比例可以未必相等。

地方政府擁有礦業資源但缺乏資金,大多數會選擇與其他公司合作,成立從事採礦業務的合營企業,一方面,可以吸引外國投資者投資;一方面,是分散風險。合營企業成立之後,便可以正式運作,共同申請許可證或購買勘採許可證,展開前期的勘探工作。

顧問報告重要性高

前期勘探工作的可行性研究,最重要資料是獲得礦產儲量的資料,儲量是指仍待開採的礦產資源數目。礦業公司會以儲量的多寡,釐定商業開採的可行性。

另外,技術顧問負責撰寫的礦產資源量和儲量報告,雖然不需要在礦業公司的財務報告中披露(IFRS也沒有特定的要求),但它的重要性亦非常高,因為會直接影響到礦業公司的前景及估值,基本上可以「定生死」。

上市公司會計賬目要符合IFRS,由技術顧問撰寫的礦產資源量和儲量報告也一樣,要遵守相關的準則。

普遍而言,礦業公司多數採用由聯合可採儲量委員會(Joint Ore Reserves Committee)刊發的《澳大利亞礦產結果、礦產資源量及可採儲量的報告規則》(Australasian Code for Reporting of Exploration Results, Mineral Resources and Ore Reserves)(《JORC規則》),或者是《南非的礦產勘探結果、礦產資源量及礦產儲量報告準則》(The South African Code for the Reporting of Exploration Results, Mineral Resources and Mineral Reserves)(簡稱《SAMREC規則》)。

礦業老闆腰纏萬貫

在內地從事礦產業務的民營企業,主要集中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山西、陝西及內蒙等省份,礦業公司「違規」則是「家常便飯」。

礦業公司的「違規」情況,包括有過度開採(俗稱超產)及逃避繳交資源稅等,所以礦業公司老闆大多數是腰纏萬貫的暴發戶。

為了洗脫違規、逃稅的嫌疑,礦業公司老闆出手會相當闊綽,去車行買車,一次過買五架Bentley(對!是Bentley)也面不改容。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礦業公司老闆座駕的車尾廂,隨時會有一千幾百萬人仔,不論買樓、買車、或者買心頭好,一律是「現兜兜」交易。

至於礦業公司的會計制度,為何如塑化劑一樣擁有極高的彈性,要先從民企老闆─鄺總說起。話說鄺總的同鄉出售礦山權益,換來一堆上市公司「公仔紙」之後,上市公司股價升到「膨膨聲」,令其搖身一變成為村中富豪。

鄺總立即心癢癢,因其本身擁有十多個礦山,心諗可以包裝上市,賺翻一筆。

不過,鄺總又擔心礦山在初期勘探階段,公司業績「見紅」,隨時闖關不成「撻Q」。

一向aggressive的國際會計師樓主管KJ施,聽到鄺總的故事之後,立刻北上出謀獻策。

以下是兩人的對話:

KJ施:(以普「東」話:普通話 + 廣東話)鄺總,聽說您們的公司打算在「香皂」(香港)上市,找到了保薦人沒有?

鄺總:咱們公司搞礦山的嘛,前期投入較大,業績不確定性較高……能上市嗎?

KJ施:這個我可以搞定。

鄺總:什麼?真的嗎?

KJ施:鄺總,您們公司是否把勘探成本和評價成本列作開支?

鄺總:這個還用說嗎?應該是開支嘛!

KJ施:我們「龜之C」(會計師)最遵守「龜之之道」(會計制度),礦業公司的勘探成本和評價成本是可以「之本化」(資本化)的,那麼,我們跟隨這個做法,就行了。

鄺總:什麼是「之本化」?

KJ施:簡單來說,就是把費用「之出」(支出)暫時變成「之橙」(資產)。

鄺總:(恍然大悟)啊!咱們的虧損就不是大大降低呢?

KJ施:對!沒錯!

鄺總:好!但是礦山開發費用又怎麼辦呢?

KJ施:這個也很簡單。對於礦山開發階段和生產階段的界定,「龜之之道」是相當主觀的,礦山開發費用不但可以「之本化」,也可以「龜類」(歸類)至物業、廠房及設備的賬目之內,有關的開支又可以大大降低了。

鄺總:行!行!果然是國際「龜之之道」!

鄺總聽完KJ施的解釋,隨即call金人與毛巾開會,話要入Form A1排隊上市。

因為有神奇「塑化劑」在手,鄺總心裏沾沾自喜,也深信其榮升為村中首富的日子,已經不遠矣。

本欄逢周二刊出

資料庫

合營公司(Joint Venture)

──投資者各持有公司50%股權

──投資者共同控制公司董事會

港交所(388)訂立的礦業報告準則

礦業公司披露資源量、儲量及/或勘探結果的資料,必須符合下述其中一個準則:

(1)(a) 《JORC規則》;(b)《NI 43-101》;或(c)《SAMREC規則》;或

(2) 其不時通知市場所接受的其他準則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財技高手的「實惠」財技 (2011/2/8)

時富投資(1049)大股東關百豪是公認的「財技高手」,除了超凡的財技之外,其「踢波」的「技術」也同樣出眾!在過去十多年間,關百豪充當「球員」的角色,把一直扮演着「皮球」的「實惠」,在系內互相「傳送」,精彩之處可能不亞於真正的足球賽事。 關百豪於1999年收購主板上市的時富投資,翌年入主東方銀座(996)的前身實惠集團,其後再分拆時富金融(當時聯會編號為8122)到創業板上市。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,關百豪擁有三家上市公司,在入主時富投資的過程中,公司股價不只翻了一番,而且是由1.5元大幅飆升至超過19元,升值超過10倍,令他贏得「財技高手」的美譽。箇中三招「技術」如下。 出售實惠 先賺一筆 招式一:大股東「撞牆」,即把原本屬於私人資產的「996」,利用「撞牆」方式「踢去」上市公司。 2000年2月,關百豪以私人名義形式,以總代價6200萬元,相等於每股0.2元的價格,購入3.1億股實惠股份,晉身成為「996」的大股東,持股量53.88%。 同年5月,「996」建議先舊後新配股,關百豪為保大股東的地位,同時以每股0.6元,認購了1000萬股新股,涉資600萬元,使持股量僅被攤薄至50.92%,控股地位維持不變。 2001年2月,關百豪旗下時富投資,出資1.12億元,向大股東悉數收購「996」權益。 系內「回傳」 再賺差價 招式二:「金蟬脫殼」加「回傳」。2006年2月,時富投資從「996」(當時已改名為時惠環球)的手上,以1.4億元的代價,購回時惠(香港)全部權益(即「實惠」零售業務),使到「996」的「殼」和「肉」分離。同年8月,時富投資以1.06億元,把「殼股」「996」的27%股權,出售予「996」的董事兼股東之一的田琬善。 由於收購人原先已持有「996」的7.87%股權,加上新收購所得的27%股權,總體持股量超過三成,故此收購人提出全面收購。據了解,目前上市公司的「靚殼」價值動輒約2億至3億元,可見當時作價屬於「超抵價」。 直到2008年12月,時富投資又靜極思動,將持有「實惠」的時惠環球(香港)60%權益,注入已轉往主板上市的時富金融(510)之內,代價為1.86億元。2009年10月,時富投資進一步出售時惠環球(香港)餘下40%權益,代價1.24億元,全數由時富金融支付。 至於交易背後的動機,相信離不開大股東與上市公...

揭破「人頭」董事「隱身」伎倆 (2011/01/18)

每家企業都要依法向公眾披露訊息,但企業內裏其實還有很多不會或不願公開的「秘密」,這些「秘密」,對了解一家公司至關重要;本欄目的,就是嘗試拆解表象,把企業不想公諸於眾的訊息,暴露在讀者眼前,令大家分清真假,知所進退。 踏入新一年,新專欄正式面世,高仁先祝各讀者投資有道、得心應手。投資股票要有斬獲,風水學說的「趨吉避凶」,原來也可大派用場。「趨吉」者,選擇優質股是也,這方面可留待讀者慢慢研究。 筆者有興趣的反而是「避凶」,避開上市公司的「地雷陣」,以免偶一不慎,招致金錢損失。 上市公司在交易所掛牌,要向持份者(stakeholders)負責,訊息透明度的要求較高,溝通工具包括有財務報表、年報、股東周年大會、通告等等。不過,奇怪的事情卻在年報內出現,部分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變身「隱世高人」,除了「隱姓埋名」之外,學歷、工作經驗、專業資格等的披露也含糊其辭。這些得到「隱世高人」襄助的上市公司,往往是「爆煲」的高危一族,例子有聯康生物科技(690)、北泰(2339)及已除牌的歐亞農業。 上市規則存漏洞 要解構上市公司董事為何可以施展「隱姓埋名」的伎倆,便得從本港的上市規則說起。根據港交所(388)上市規則,第三章是有關董事方面的,規定其個性、經驗及品格必須勝任該職務,港交所並可要求上市公司,進一步提供其背景、經驗、其他業務利益或個性的資料。然而,上市規則並無明文規定,要求華人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中文年報公布其中文名字,問題便由此而生。 先講聯康。該公司前財務總監兼公司秘書Goldman Lee,便是箇中的例子,只列出英文名稱,並沒有中文名字。根據聯康2009 年年報,對其個人描述的篇幅也相當有限,只知道45 歲的Lee 先生,擁有超過20 年之會計及相關經驗,並為香港會計師公會之會員。 Lee 先生於今年3 月初被廉署拘捕,原因是聯康背後的「隱形」大股東梁惠民,涉嫌透過偽造會計文件及刻意隱瞞其東主的身份,把自己持有的三間內地公司,以12.9 億元的高價售予聯康,涉嫌串謀詐騙股東及投資者。而Lee 先生作為當時的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,沒有做好核實收購對象財務狀況及持有人身份,當然要「孭鑊」。 隱姓埋名求明哲保身 據了解,近年內地老闆「流行」來港借殼上市,但注入的資產往往來歷不明,財務總監(CFO)為保障自己的名聲,均不欲以「真身」示人,以免惹禍上...

公開「水佬」三大秘密 (2011/7/26)

高仁因為工作關係,認識到不少equity analysts,尤其是在中資行做的Moses,更加是老友鬼鬼。因為高仁的公司與Moses的公司只有一街之隔,經常在街上撞口撞面,大家「吹得水」多,關係自然熟絡。 日前,高仁甫踏出公司電梯大堂,見到超人在保鑣護送下入lift之後,便見到Moses在外面經過。Moses跟高仁講,佢間證券行愈來愈 aggressive,除了要出reports之外,連電視台財經節目都要撈埋,真是「得閒死,唔得閒病」! 其實,在金融圈裏面,有不少害群之馬的「水佬」(即係「口水佬」或「水皮佬」),經常在幕前忘情「演出」,對答看似頭頭是道,但實情是帶人遊花園。 高仁決定公開其「烽煙」節目必殺技、「水佬」師徒內訌的恩怨源頭,以及「水佬」與財經雜誌如何裏應外合替莊家散貨。 心靈慰藉的「水佬A」 先講在「缸湖」享負盛名的「水佬A」;「水佬A」屬於「缸湖」的叔父級人馬,深得各大媒體器重,經常接受散戶求神問卜,乃是「烽煙」節目的常客。以下是「烽煙」節目的部分節錄: 主持人:「以下我們將接聽觀眾的電話。你好!請問貴姓?」 羊太太:「主持人、水佬A,你好!我叫羊太太。」 水佬A:「羊太太,你好!想問邊一隻股票?」 羊太太:「我想問神仙控股。」 水佬A:「啊!神仙控股你在乜位買入呢?」 羊太太:「我在5元買入。」 水佬A:「神仙控股現價已跌至3.2元水平,10天線跌穿50天線,技術走勢轉差喎。」 羊太太:(聲音開始變得驚慌)「 咁樣點算好?」 水佬A:「你在5元買入的話,應該係去年12月高位的貨,係咪?」 羊太太:(對水佬A料事如神,打從心裏表示崇拜)「係呀、係呀!」 水佬A:「其實,神仙控股跌至4元,跌幅達到20%的時候,應該一早嚴守止蝕。不過,既然揸住咁耐,不妨等一等。」 羊太太:(以極尊重的聲調發問)「應該等到乜位呢?」 水佬A:「公司主要在香港從事廟宇管理業務,『綠仙子』求仁得仁深受善信擁戴,內地人亦會特地前來參拜,預計會受惠於自由行效應。我估計,在3元邊應該會有支持,等反彈至3.5元先走貨啦。」 羊太太:(幾乎感激流涕地回答)「謝謝!」 電話掛斷後,「水佬A」煙癮起,在西裝裏徐徐取了一口煙,錄影廠即時煙霧瀰漫。主持人不好意思阻止,惟有拉開話題。 主持人:「我都有買神仙控股,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