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拆解波司登回購財技 (2011/5/17)

高仁素有拜讀《信報》的習慣,上月中有一則關於行家GS的文章,引起高仁的興趣,不禁要望多兩眼。據說,一直沒有把味千(538)放在「雷達」監測範圍的GS,失驚無神走去cover味千,仲出埋報告睇18.5元。其後,GS充當 placing agent,幫手為大股東批股,套現近10億元。事後,GS被指涉嫌唱好味千為大股東散貨。

由於高仁還在金融圈內打滾,不便評論行家的「中國牆」(Chinese Wall)問題。不過,高仁翻查紀錄後發現,波司登(3998)也有類似的行徑,在大股東增持股份後,公司再以股東資金回購股份,存在替大股東「抬轎」或「護駕」的嫌疑。

先講大股東增持股份,是涉及以私人名義,動用真金白銀在市場買貨。大股東增持股份反映其看好公司未來前景,具有派定心丸的啟示作用。完成後,大股東的持股量會上升。

至於股份回購(share repurchase),是上市公司利用股東資金,在市場上回購本身已發行的股份。完成後,購回的股份將予以註銷,所以公司已發行股份數目會相應減少。

回購提升股東權益

回購導致已發行股數減少,假設公司盈利不變的話,每股盈利及每股資產淨值便會相應提升,市盈率則因為每股盈利上升而下降,變相縮短股份的回本期;又由於股東權益得到提升,股份估值顯得較為便宜,投資價值相應提高,一般對股價會有正面的刺激作用。

根據傳統智慧,最了解公司本身業務運作的人,相信非公司管理層莫屬。因此,公司出資回購股份,很大程度上是看好未來業務前景,又或是認為現價偏低,無法反映公司實質價值。不過,假若是公司手頭資金苦無出路,利用回購的非本業推動方式,去提升每股盈利的話,增長前景卻成為疑問。

高仁曾經講過,在上市的「骨水」過程中,IPO公司、「芬佬」(基金公司)與i-bank存在一個「一高兩低」的關係,公司老闆要賣貴,「芬佬」要買平,「唉賓架」被夾在中間,除非單刁「好鬼正」,否則(股票產品)定價一定平。

不過,波司登時來運到,揀正在吉時(2007年10月11日)上市,當時恒指處於27000至28000點高水平,大市投資氣氛異常高漲。10月底,恒指更一舉衝破30000點關口,並創下歷史新高31958點。

公司老闆(波司登)最終話晒事,上市定價高,P/E又高。公司發行19.88億股上市,最終以招股價範圍上限3.28元定價,預測市盈率高達26.23倍,一鋪過「抽水」約65億元。「裁縫佬」搖身一變成為上市公司董事長兼CEO(詳見高德康背景小檔案),真是爽爽爽!

先增持後回購

不過,好景不常,波司登成功掛牌,股價表現卻一蹶不振,迅即變成「潛水艇」,跌穿招股價。恒指登上峰頂之後,市況更出現大逆轉。波司登受到全球暖化及銷售表現欠佳困擾,股價持續滑落,再化身「深水大炸彈」。

踏入2008年3月中旬【表1】,大股東高德康便開始為波司登「護盤」,頻頻增持公司股份,直至4月初為止。期間大股東出手九次,買入合共約1044萬股股份,總花費1300多萬元,相等於每股加權平均買入價為1.246元。

時間相當巧合,波司登於4月中旬【表2】,隨即展開回購公司股份的行動。於2008年4月至10月期間,波司登先後五次回購股份,涉及股數約2.22億股,佔已發行股本約2.8%,而公司所花費的資金接近2.4億元。

一般來說,公司回購股份對股價有支持,本應屬於利好消息,但上市僅半年的新股,剛剛在市場「抽水」不久,隨即又以低價大手回購,而不是用在業務發展方面,似乎違背了上市集資的原意。

回購或違集資原意

翻查招股書,波司登擬把集資款項淨額作為多個用途:一、約30%至40%用在國內及海外市場的擴展計劃;二、約15%至20%用在加強及擴展零售分銷網絡;三、約5%用在持續打造品牌;四、約5%用在研發方面;五、約20%至30%用作償還銀行貸款;六、約不足10%作營運資金等用途。

根據2007/08年度年報,波司登聲稱上市集資款項淨額的去向,與招股書所披露的擬定所得款項用途一致。而尚未使用的款項則存入銀行「食息」或購買貨幣市場工具,合共有接近39.17億元人民幣。

波司登曾經解畫指出,一直以來用作回購股份的資金,是上市前重組的2.6億元剩餘資金,而並非上市集資所得的資金。不過,銀紙無記認,高仁不能排除部分集資款項,可能作為回購股份的用途。若然的話,波司登回購股份所動用的2.4億元資金,佔上巿集資淨額60.12億元約4%。

高仁認為,大股東真金白銀增持股份絕無問題,但上市公司利用股東資金回購股份,卻有拉埋小股東落水之嫌疑;況且大股東與公司先後在市場買貨,但兩者時間相隔只有半個月,也令人懷疑公司是否要為大股東「托價」。

「抬轎」增利 「護駕」減虧

「托價」行為可以分為兩面來解釋:一、2008年4月至6月期間,公司的每股平均回購價約1.432元,高於大股東每股平均入貨價1.246元,賬面利潤約195萬元,但回購可能有為大股東「抬轎」的作用,間接增加賬面盈利;二、2008年9月至10月期間,公司的每股平均回購價約0.951元,低於大股東每股平均入貨價1.246元,造成賬面虧損僅約308萬元,但回購可能有為大股東「護駕」的作用,間接減低賬面虧損。

此外,回購股份令已發行股份減少,導致大股東持股比例有所提升。半新股利用上市集資金額來回購公司股份,變相利用股東資金去壯大大股東的權益。上市半年後,波司登以低於招股價一半的價錢回購股份,相當於高賣低買的做法,對於以招股價認購的散戶而言,心裏肯定是酸溜溜。

本欄逢周二刊出,下周將繼續探討波司登,破解其「魔術」交易。

股份購回小檔案

‧受證監會《公司購回股份守則》監管,而執行上則受《上市規則》監管。

‧要購回本身股份,必須取得股東批准。

‧在指定期間(通常為一年),可購回的總股數不得超過已發行股本的10%。

‧購回價不得較前五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高5%或以上。

‧被購回的所有股份的上市地位會被自動註銷。

高德康背景小檔案


‧1976年,由父親傳授裁縫手藝,在家鄉江蘇常熟市白茆鎮山涇村帶着11個農民,成立縫紉小組並自任組長,為上海一家服裝廠加工。

‧1980年,把縫紉小組業務擴大,成立山涇村服裝廠,並繼續加工生意。

‧1984年,服裝廠轉營改為代工生產羽絨服。其後,服裝廠繼續擴充業務,成為常熟市康博工藝時裝廠。

‧1990年,斥資150萬元興建第二幢廠房和辦公大樓,並且註冊成立波司登品牌。

‧2007年,波司登在本港上市。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財技高手的「實惠」財技 (2011/2/8)

時富投資(1049)大股東關百豪是公認的「財技高手」,除了超凡的財技之外,其「踢波」的「技術」也同樣出眾!在過去十多年間,關百豪充當「球員」的角色,把一直扮演着「皮球」的「實惠」,在系內互相「傳送」,精彩之處可能不亞於真正的足球賽事。 關百豪於1999年收購主板上市的時富投資,翌年入主東方銀座(996)的前身實惠集團,其後再分拆時富金融(當時聯會編號為8122)到創業板上市。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,關百豪擁有三家上市公司,在入主時富投資的過程中,公司股價不只翻了一番,而且是由1.5元大幅飆升至超過19元,升值超過10倍,令他贏得「財技高手」的美譽。箇中三招「技術」如下。 出售實惠 先賺一筆 招式一:大股東「撞牆」,即把原本屬於私人資產的「996」,利用「撞牆」方式「踢去」上市公司。 2000年2月,關百豪以私人名義形式,以總代價6200萬元,相等於每股0.2元的價格,購入3.1億股實惠股份,晉身成為「996」的大股東,持股量53.88%。 同年5月,「996」建議先舊後新配股,關百豪為保大股東的地位,同時以每股0.6元,認購了1000萬股新股,涉資600萬元,使持股量僅被攤薄至50.92%,控股地位維持不變。 2001年2月,關百豪旗下時富投資,出資1.12億元,向大股東悉數收購「996」權益。 系內「回傳」 再賺差價 招式二:「金蟬脫殼」加「回傳」。2006年2月,時富投資從「996」(當時已改名為時惠環球)的手上,以1.4億元的代價,購回時惠(香港)全部權益(即「實惠」零售業務),使到「996」的「殼」和「肉」分離。同年8月,時富投資以1.06億元,把「殼股」「996」的27%股權,出售予「996」的董事兼股東之一的田琬善。 由於收購人原先已持有「996」的7.87%股權,加上新收購所得的27%股權,總體持股量超過三成,故此收購人提出全面收購。據了解,目前上市公司的「靚殼」價值動輒約2億至3億元,可見當時作價屬於「超抵價」。 直到2008年12月,時富投資又靜極思動,將持有「實惠」的時惠環球(香港)60%權益,注入已轉往主板上市的時富金融(510)之內,代價為1.86億元。2009年10月,時富投資進一步出售時惠環球(香港)餘下40%權益,代價1.24億元,全數由時富金融支付。 至於交易背後的動機,相信離不開大股東與上市公...

揭破「人頭」董事「隱身」伎倆 (2011/01/18)

每家企業都要依法向公眾披露訊息,但企業內裏其實還有很多不會或不願公開的「秘密」,這些「秘密」,對了解一家公司至關重要;本欄目的,就是嘗試拆解表象,把企業不想公諸於眾的訊息,暴露在讀者眼前,令大家分清真假,知所進退。 踏入新一年,新專欄正式面世,高仁先祝各讀者投資有道、得心應手。投資股票要有斬獲,風水學說的「趨吉避凶」,原來也可大派用場。「趨吉」者,選擇優質股是也,這方面可留待讀者慢慢研究。 筆者有興趣的反而是「避凶」,避開上市公司的「地雷陣」,以免偶一不慎,招致金錢損失。 上市公司在交易所掛牌,要向持份者(stakeholders)負責,訊息透明度的要求較高,溝通工具包括有財務報表、年報、股東周年大會、通告等等。不過,奇怪的事情卻在年報內出現,部分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變身「隱世高人」,除了「隱姓埋名」之外,學歷、工作經驗、專業資格等的披露也含糊其辭。這些得到「隱世高人」襄助的上市公司,往往是「爆煲」的高危一族,例子有聯康生物科技(690)、北泰(2339)及已除牌的歐亞農業。 上市規則存漏洞 要解構上市公司董事為何可以施展「隱姓埋名」的伎倆,便得從本港的上市規則說起。根據港交所(388)上市規則,第三章是有關董事方面的,規定其個性、經驗及品格必須勝任該職務,港交所並可要求上市公司,進一步提供其背景、經驗、其他業務利益或個性的資料。然而,上市規則並無明文規定,要求華人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中文年報公布其中文名字,問題便由此而生。 先講聯康。該公司前財務總監兼公司秘書Goldman Lee,便是箇中的例子,只列出英文名稱,並沒有中文名字。根據聯康2009 年年報,對其個人描述的篇幅也相當有限,只知道45 歲的Lee 先生,擁有超過20 年之會計及相關經驗,並為香港會計師公會之會員。 Lee 先生於今年3 月初被廉署拘捕,原因是聯康背後的「隱形」大股東梁惠民,涉嫌透過偽造會計文件及刻意隱瞞其東主的身份,把自己持有的三間內地公司,以12.9 億元的高價售予聯康,涉嫌串謀詐騙股東及投資者。而Lee 先生作為當時的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,沒有做好核實收購對象財務狀況及持有人身份,當然要「孭鑊」。 隱姓埋名求明哲保身 據了解,近年內地老闆「流行」來港借殼上市,但注入的資產往往來歷不明,財務總監(CFO)為保障自己的名聲,均不欲以「真身」示人,以免惹禍上...

公開「水佬」三大秘密 (2011/7/26)

高仁因為工作關係,認識到不少equity analysts,尤其是在中資行做的Moses,更加是老友鬼鬼。因為高仁的公司與Moses的公司只有一街之隔,經常在街上撞口撞面,大家「吹得水」多,關係自然熟絡。 日前,高仁甫踏出公司電梯大堂,見到超人在保鑣護送下入lift之後,便見到Moses在外面經過。Moses跟高仁講,佢間證券行愈來愈 aggressive,除了要出reports之外,連電視台財經節目都要撈埋,真是「得閒死,唔得閒病」! 其實,在金融圈裏面,有不少害群之馬的「水佬」(即係「口水佬」或「水皮佬」),經常在幕前忘情「演出」,對答看似頭頭是道,但實情是帶人遊花園。 高仁決定公開其「烽煙」節目必殺技、「水佬」師徒內訌的恩怨源頭,以及「水佬」與財經雜誌如何裏應外合替莊家散貨。 心靈慰藉的「水佬A」 先講在「缸湖」享負盛名的「水佬A」;「水佬A」屬於「缸湖」的叔父級人馬,深得各大媒體器重,經常接受散戶求神問卜,乃是「烽煙」節目的常客。以下是「烽煙」節目的部分節錄: 主持人:「以下我們將接聽觀眾的電話。你好!請問貴姓?」 羊太太:「主持人、水佬A,你好!我叫羊太太。」 水佬A:「羊太太,你好!想問邊一隻股票?」 羊太太:「我想問神仙控股。」 水佬A:「啊!神仙控股你在乜位買入呢?」 羊太太:「我在5元買入。」 水佬A:「神仙控股現價已跌至3.2元水平,10天線跌穿50天線,技術走勢轉差喎。」 羊太太:(聲音開始變得驚慌)「 咁樣點算好?」 水佬A:「你在5元買入的話,應該係去年12月高位的貨,係咪?」 羊太太:(對水佬A料事如神,打從心裏表示崇拜)「係呀、係呀!」 水佬A:「其實,神仙控股跌至4元,跌幅達到20%的時候,應該一早嚴守止蝕。不過,既然揸住咁耐,不妨等一等。」 羊太太:(以極尊重的聲調發問)「應該等到乜位呢?」 水佬A:「公司主要在香港從事廟宇管理業務,『綠仙子』求仁得仁深受善信擁戴,內地人亦會特地前來參拜,預計會受惠於自由行效應。我估計,在3元邊應該會有支持,等反彈至3.5元先走貨啦。」 羊太太:(幾乎感激流涕地回答)「謝謝!」 電話掛斷後,「水佬A」煙癮起,在西裝裏徐徐取了一口煙,錄影廠即時煙霧瀰漫。主持人不好意思阻止,惟有拉開話題。 主持人:「我都有買神仙控股,可...